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98年度「協助企業人力提昇(聯合型)計畫」 – 1015 35客家各類粄製作實習

講師:鍾玉桃


施訓日期:1015

課程大綱:
1. 文化傳承
2. 粄脆、齊粑、紅粄、新丁粄、發粄、菜包、粄仔圓等製作


心得報告:
1.康馨云
一般對菜包的印象,多以麵皮製作、包菜饀的素食色,客家菜包則是類似以草仔粿的「葷食淚客家米食」,以糯米、蓬菜米混合製作外皮,餡料有蘿蔔、小蝦米、蒜苗及瘦肉,蘿蔔是客家人喜愛的食材,經常曬乾製作菜脯,小蝦米可提味,蒜苗與蘿蔔滋味速配。

2.康大為
上完這門課讓我對客家粄的認知與了解了!希望往後有機會再次參加有這活動的課程,讓我再次見世不同的文化!

3.劉秋蘭
面帕粄是用在來米磨成米漿,加入太白粉或番薯粉,和水後,倒入四方形的鋁盤裡,放入大鍋的滾水裡蒸熟,老師有說到,再蒸煮時,要一面搖晃讓米將分布均勻,吃起來才不會厚薄度不同。

4.彭衍崴
經過了上週我們對客家粄文化有了瞭解,今天終於有機會動手做,發現客家婦女對客家粄果然得心應手,我們在做中學,成品比買的還要好吃,很有成就感。

5.謝彣彬
客家人的菜包,同樣也是客家點心中的一絕,做法是用蓬萊米、糯米各一半和水磨成米粉,調和成「粄粢」,包上所調配的餡料後,以柚子樹葉墊底,也是使用蒸的方式,放入蒸籠裡蒸製而成的點心。

6.游愷庭
在客家的米粉製品裡除了「米茲粑」最具有代表性又廣受歡迎以外,還有各式粄類食品,像是紅粄、發粄、菜包、粄條等,花式非常多。

7.蔣佳宜
今天有做蘿蔔粄(菜頭粄),做好的柔軟潔白米粄切成細條即是粄條,由於米粉很像一條洗臉的毛巾,看起來很好吃,◎噢來才知道有另名稱叫面帕粄,很開心藉由這堂課讓我學到幾道菜。

8.莊順雄
粄是客家米食的特色,跟我們閩南人的「粿」意思差不多,以前因為祭祖所需的粄都不一樣,也有人說以前人是吃了糯米比較有飽足感,其他菜就不會吃那麼多了,今天我們做了「豬籠粄」除了好吃好玩之外,也聽了好多客家典故。

9.陳韻芬
很久沒有吃客家粄的菜品,還好在這堂課有可以製作又可以試吃,讓我有機會可以學到料理,往後就可以自己親手做給家人吃啦~

10.朱效寬
在客家點心當中,舉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粄條、或是美食客家菜包、艾草包、九層糕、米糕、米齊粑、蘿蔔糕…等等,大多都是以米食為材料。老師有些有製作給我們看,獲得資訊覺得很實用!

11.鍾淑蓉
菜包是傳統客家人最手的節慶米食之一,製法簡便,風味甚佳,可包入不同的餡料,包好後放在柚子葉上面蒸熟即是美味又有柚子葉香的菜包。

12.賴淑玲
有種菜喔,叫米篩目,它是用粄粢和太白粉和合,然後經篩板流入沸水中煮成。老師說這食物很好吃,也是客家人十分喜愛的點心。

13.徐碩謙
享用過這麼多的客家美食後,深深覺得過去客家人為了保存食物,用了很多心思,不輕易浪費,並將這個傳統美德傳承至今。

14.江金蓮
地道的客家粄,首先選料要精,如優質米細細研磨成漿才能蒸出透明爽滑的米粄皮,餡料用鲜蔬果;然後製作也要精,做米粄用的米漿一定要細磨,一點馬虎不得。

15.廖美智
老師有說客家傳統的粄中,還有一種「假柿子」,這種粄因顏色和形狀跟柿子相似而得名,其實製作和材料和發粄一樣,差異只在放多的紅糖及發酵的時間較短,粄脆較乾,蒸製時是將一小塊一小塊的粄脆放在粄撩仔上加熱,約莫半個鐘頭左右便成了如柿子般一脈脈隆起的「假柿仔」。

16.羅秋華
菜頭粄係最普遍客家粄,也是新年期間最受歡迎的粄類。每次過年就會蒸歸床頭粄,象徵著「好彩頭」,。用煎、蒸、煮、炸或煮湯都可以,也是著名的台灣小吃可當早餐或點心用。

17.王瑞蘋
菜包:將蘿蔔絲(以乾蘿蔔絲為餡者較好吃)、豬肉、香菇、蝦仁、胡椒粉等混合炒成的香包在粄團內,蒸熟後取食。

18.徐志俊
今天有做紅粄,它是閩南人所謂的紅龜粿,除了嫁娶、祝壽、十月十五「圓福」(謝平安)都得用到。作法為將粄脆搓的軟韌,捏成粄團,中間包甜豆沙、花生粉或紅豆餡等。包好的粄團用粄印出龜甲或壽桃的花紋,蒸熟後即可食用。

19.徐國源
菜頭粄或者芋粄,也是相當受歡迎的粄類,這兩種粄類常取代鹹甜,人口較多或經濟較寬裕的人家,每逢年節或家庭慶典,每一種都蒸上一籠,一方面表示豐富,同時也滿足家族中每個人不同的喜愛。

20.錢康漢
對於客家粄,印象最深的就是月桂葉的香味,配上菜包,融合了蘿蔔絲以及豆乾和各種配料的味道,讓人食欲大開,不小心又多吃了一個。

21.黃郁芬
上完課才知曉,客家粄製作的種類有很多,像有用大米來做的,也有用糯米粉做的,還有用木薯粉做的,經過不同的加工手法製作出來,品種就有很多款,我感受到很不簡單!

22.盛兆旗
封肉用的是客家菜常用的豬肉,「封」字,是指烹煮時,不掀鍋蓋,將食物密封在容器內,一直煲到爛熟為止,另外做封內最重要的是火侯,此外,加入八角或中藥材者,不夠道地,之後吃起來的感受很美味。

23.羅華榮
上週先了解客家粄文化後,才了解原來有很多種類的粄,這次來製作實習客家人所常做的粄類,過程很有趣,也在過程中得到製作的方法,之後大家再一起品嘗客家粄美食,每個人都頻頻點頭說好吃很開心的結束這一天。

24.葉佳琪
藉由上週與今天的客家粄文化與製作,讓我深深了解到客家美食的特色所在,過程中我將獲得許多知識和製作方式,感覺過程充滿了樂趣,也讓我嚐到美味的客家美食,好玩又好吃!

25.賴國林
今天透過客家粄製作之後,才了解客家米食中豐富的意涵,也藉由活動的舉辦,帶動社區製作實習,發揚地方客家文化特色。

26.徐詠翎
今天製作了好多客家美食呢!例如:客家粄、面帕粄、艾草菜包、蘿蔔糕湯、菜包、豬耳朵…等,菜一端出來之後,分給大家吃,沒想到那麼快就分光光了,大家也說很好吃!

27.林麗英
老師有解說客家人所說的「粄」,及閩南人所說的「粿」所以菜包在台灣又常被稱為「菜粿」,製作時要注意一些,像餡料必須以小火慢炒香,火太大的話會有焦味,包入粿糰中再蒸容易產生苦味呢~

28.謝明君
了解到客家粄仔的製作與文化之後,體會到客家粄文化的深奧在哪裡,為何深受道地人的喜愛,為何代表客家文化的特品,讓我體驗客家文化之美。

29.林雪英
製作艾草粄的程序和製作菜包完全一樣,有相異的地方是放入艾草和少量的糖當粄皮。之後放入一些餡料後,屋內就香味四溢,放入兩樣食料的蘿蔔乾旱豆腐乾炒過,即成艾草粄香噴噴的內餡。

30.劉淑娟
老師曾說過,用來祀神的紅粄,是客家人拜天公最重要的祭品;這種用「粄印」印出龜甲花紋的粄,外型可分為桃型和龜型,客家人的紅粄大都偏愛桃型,由於製作的數量不多,新年之後往往是送給前來拜訪拜年親友最好的禮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